截至目前,已完成中醫藥國家標準27項,行業及行業組織標準470多項。”12月10日,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召開的中醫藥標準化工作新聞通氣會上,新聞發言人、辦公室主任王煉透露。
據介紹,在中醫藥標準化工作中,目前已開展國家標準研制、針灸學通用術語等6項草案,并報國家標準委;中醫診療技術操作規范、中醫臨床各科名詞術語等30項標準草案正在抓緊制定;中藥材編碼等4項已經申報國家標準委立項審批,特別是三棱針技術操作規范國家標準已獲得2013年度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二等獎,由國家標準委公示。此外,重點開展了中醫臨床各科常見病診療指南的研究制定,目前已發布了涵蓋十幾個科系的近500種臨床常見病證的診療指南。特別是實施了中醫藥臨床診療指南應用評價項目,以中醫藥標準研究推廣基地為依托,近年來中央財政投入了近2000萬元,目前已完成291個病種的診療指南臨床應用評價,為修訂完善指南提供了重要依據。
談及中醫藥標準化制定面對的問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查德忠表示,首當其沖的就是整個行業乃至于社會上對中醫藥標準化持消極態度。不少人認為,中醫由于自身特點,講究的是辨證施治,講求個性化、靈活性,用規范標準就可能把它固住了。“事實上,標準是相對的,強調的是范疇,就比如辨證過程中,辨是由醫師主導,而一旦確定了證后,這個治療方法就由標準來規范了。不會為了標準化而改變中醫特色和內涵。”他強調。另外,中醫藥標準化的基礎工作比較薄弱,人才隊伍缺乏,比如說名詞,或者說一些基本概念,就需要深入規范。“現代科學往往都是數據表達,中醫很多都是用描述性的語言來表達,標準化是一個現代的技術方法,古老的學科如何適應這種現代的技術方法,這本身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他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
“目前,中醫藥標準化形成了相對獨立完整的中醫藥標準體系框架,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導、行業參與、統籌規劃、分工負責的中醫藥標準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王煉表示。下一階段,按照《中醫藥標準化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中醫藥標準化工作主要在于推廣應用。這個工作著力點在于行業隊伍培訓。去年開始,全國已培訓了38850人次,完成了培訓計劃的105%,接下來還將進一步擴大深化,擬計劃在全國31個省區市建立42個中醫藥標準研究推廣基地,推廣相關的標準化培訓。
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學習八項規定 增強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持續合規 提質創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醫藥..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