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境況下,企業采取精益運營的舉措很有必要。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企業唯有不斷吸引、聚集大量的優秀人才,才能獲得競爭的主動權。
2022年對于任何一家創新藥企而言都不容易。
作為國內創新藥的明星企業,信達生物制藥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整。信達生物制藥首席科學家陳炳良透露,信達自2022年7月專門強調公司現金流的重要性。在研發方面,信達對推進的項目進行了更加詳細的管理,并對進展不明顯的項目進行及時的分析、調整。
在陳炳良眼中,當企業處于生存壓力較大的境況中時,采取精益運營的措施非常必要。他相信,2023年行業發展會趨于穩定,市場景氣度也會有所回升。
作為一名科學家,陳炳良對于當前國內研發“內卷”態勢抱有更加平和的心態。研發同質化并非國內獨有的現象,一個全球首創新藥的誕生,比拼的是企業的綜合實力,而國內創新藥企仍處于發展階段,需要不斷的積累。而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企業唯有不斷吸引、聚集大量的優秀人才,才能獲得競爭的主動權。
Q:E藥經理人融媒體
A:信達生物制藥首席科學家陳炳良
Q:2022年不少Biotech開始砍管線、裁員甚至賣廠,現金流緊張問題頻發,從科學家的角度,你如何看待這一行業現象?2023年還會持續嗎?
A:2022年無論是大公司還是新上市公司,都面臨著不小的壓力。資本市場美股IPO數量下降,港股、A股多家公司上市即破發,同時不少大公司也開始拋售對公司發展意義不大或者危險系數較高的資產。
我認為,在生存壓力較大的境況下,企業采取精益運營的措施非常必要。未來行業仍會進行相應調整,不斷實現降本增效,做一些戰略轉移、調整研發管線,或者尋求合作,甚至公司之間的并購等。我相信明年會趨于穩定,而且稍微有所回升。
Q:2022年研發立項方面,是否受到資本寒冬的影響?2022年你最關心的事情是什么?
A:科學是通過不斷積累,逐步向前發展的。信達積極關注國內、國際的行業發展情況,將自身的項目規劃做得更加細致,并積極調整方向。2022年賽道上競爭最激烈的仍是PD-
1,接下來ADC領域、細胞治療等也將面臨激烈的競爭。2023年,信達下定決心,要在研發上有新的突破,主要聚焦腫瘤、代謝、眼科,以及抗體的研究,同時也會加碼ADC、RNA或基因療法的研究等。未來我相信基因治療、生物信息包括人工智能方面,仍會獲得進一步的發展。
Q:在科學層面,如何尋找差異化的靶點?
A:國外具有百年歷史的大藥廠以及世界級的大藥廠較多,它們大多資金雄厚,會規劃專門的部門進行新靶點開發,在新靶點研發上具有天然的優勢,類似于多個項目的投資者,某個項目的失敗,并不會對公司產生根本性的影響。
反觀國內,并非沒有新靶點的研發。但是新靶點研發具有投資大、風險大、技術難度大的特點。對于企業而言,往往投入大、燒錢多也不一定能成功。中國醫藥產業整體上仍處于起步階段,大量的研發投入對于企業自身而言壓力較大,這種現實境況,也使得大多數企業選擇跟隨式創新,以少走彎路。但越是這樣,就越難獲得新的靶點。
需要注意的是,跟隨式創新其實并不是中國特有的現象。根據2022年《Nature》上一篇綜述文章,該文章統計了10個突破性靶點的研究,其中First-inclass有43項,Fast-follow有89項,Me-too有242項。整體上Fast-follow和Me-too項目約占整個研發項目的89%,僅有不到20%用于新靶點的開發。
從另一角度來看,對于企業而言,無論是初創企業還是大藥企,在做產品時,毫無目的、章法做出的產品肯定不行,即便產品順利上市,未來的商業化也將困難重重。
當前大多數新靶點的發現主要靠大量的閱讀,從科研論文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一定會產生同質化的問題。我很佩服一些科學家,他們耗費大量的精力來看文章,了解最新的研發趨勢,去開發新藥。在科學院和高校系統的研究項目中,有相當數量的項目難以轉化成產品上市,但他們可能通過幾個試驗就可以發表研究成果。但是對于藥企而言,則需要100%或者95%以上的精準度,才能將項目推進下去,才有望讓產品獲批上市。
假如100家公司面對同一篇科研成果時,大家看到的內容和方向是不一樣的。公司不同,定位、優勢、發展階段不同。從讀到論文、從中有所發現,到實現產品轉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期間會有諸多不確定的因素,中間會經歷大量的失敗,這需要企業具備強大的轉化能力才能實現。
Q:企業在確定某個FIC靶點該不該做的時候,應該滿足哪些條件?
A:第一,最主要的是,看市場上是否還有未滿足的臨床需求;第二,國內外,還沒有實現成藥開發;第三,其針對的某一病患數量達到一定水平。如果在上述基礎上研發成功,那應該是一個比較成功的產品。
從經濟角度來看,不少企業不一定喜歡FIC,而是更喜歡“重磅炸彈”。FIC產品經常出現的一個情況就是,產品上市之初,可能只有極少量的患者需求,這對于一家企業而言,沒有實現相應的經濟效益。而“重磅炸彈”不一樣,產品上市后,有10億美元甚至更多的銷售額。所以是否決定研發一款好藥,需要綜合多種因素來決定。
Q:信達提出2030年要出兩款全球“重磅炸彈”的目標,接下來信達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站在2022年看2023年或者之后的醫藥行業,有哪些事情的確定性比較大,未來行業發展的重點有哪些?
A:距離實現這一目標,信達還有7年時間,相對而言,時間緊、壓力大,但我們信心十足,一定能夠達到公司所設立的目標。
例如信達在臨床上的新分子PD-1/IL2雙抗IBI363,臨床前研究數據驚艷,于2022年6月獲批臨床用于晚期腫瘤。還有信達Claudin18.2 ADC也已經啟動臨床,期待能夠獲得良好的成果。此外,信達還有30多個臨床管線,幾十個臨床前管線,都在有序推進中,很多都是我們自主研發擁有全球潛力的創新管線,給我們全球化道路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我們希望成為一個真正全球化的Biopharma公司,產品惠及全球患者。
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的競爭,企業吸引、聚集大量的優秀人才,獲得競爭的主動權。信達非常重視腫瘤學、免疫學、代謝、眼科領域的人才。根據公司的布局,2023年信達會繼續在海內外招聘優秀的實驗室負責人,讓公司的戰略更好、更快地落地。
我認為,未來幾年藥企可以圍繞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來布局。隨著人民壽命越來越長,老年疾病越來越多,醫學的研究對象從部分為主的模式,逐漸轉變成整個人群。同時我國腫瘤發病率非常高,除了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外,消化系統領域的癌癥患者也日益增加,這也要求藥企進一步開發癌癥方面的治療藥物。值得關注的是,整形、減肥、口腔、眼科等醫美領域將變成醫療領域重要的細分賽道。此外,已經在海外上市,但是還未進入中國市場的藥物,仍是不少企業未來研發的重點。
本文摘自《醫藥界·E藥經理人》2023年1-2月合刊。
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學習八項規定 增強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持續合規 提質創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醫藥..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