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上海醫藥總裁十年后,還有什么是值得去做的?左敏給出的答案是“原始創新”。
擔任上海醫藥總裁10年后,左敏悄然履新。
這次他離創新又更近了一步,新職位是上海生物醫藥前沿產業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前沿產業創新中心”)董事長。
近期,E藥經理人融媒體獨家專訪左敏,希冀從這位曾經推動醫藥產業“航母”級國企上海醫藥大跨步創新轉型的關鍵人物的洞見里,尋找到中國醫藥產業原始創新破局的路徑與方法。
左敏認為,他領導的新團隊正在國內做一件“應該做卻少有人做的事”,“雖然可能短期內看不到效果”,但左敏堅信原始創新必須從這里做起。
上一程:追趕創新
2023年6月10日,美國《制藥經理人》雜志公布2023年全球制藥企業TOP50。這份連續發布了24年的榜單,是全球醫藥產業巨頭們集體展示當年業績的大秀場。
在行業的固有印象中,或許還將上海醫藥定義為一家醫藥商業巨頭。但實際上,上海醫藥的工業板塊不僅早已擠進中國醫藥行業的第一梯隊,還躋身全球舞臺,做到了很多專注工業的國內藥企都未曾做到的事情。
君子豹變,上海醫藥只用了十年。
在中國,十年的時間甚至無法來檢驗一家醫藥公司的成長價值,因為有相當數量的中國藥企壽命遠達不到十年。尤其是過去的十年,中國醫藥市場經歷了從熱到冷最為“激蕩”的大周期。
而回溯過去十年的上海醫藥,穩如風暴中的“航母”——在高基數的營收中保持了連續十年的增長。
數字是強有力的證明:2012年~2022年,上海醫藥的營業總收入從681億元增長到232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11.49%;其中醫藥工業板塊銷售收入增長到267.58億元,收入規模進入國內醫藥工業TOP3。
左敏正是上海醫藥這十多年發展歷程里關鍵的領導者之一。作為上海醫藥前總裁,他領導的上海醫藥化身追趕者,不僅趕超一眾國內強手還在全球舞臺上嶄露頭角。
時間撥回到2013年,彼時國內醫藥創新的苗頭開始萌動,一批海歸科學家回國創業,知名風投紛紛入局嘗試投資創新藥。中國醫藥商業三巨頭之一的上海醫藥也開始將矛頭指向醫藥工業。那年4月,左敏出任上海醫藥常務副總裁;兩個月后左敏被董事會選為上海醫藥新一任總裁。過程并不像紙面上這般容易,上海市國資委和上藥控股股東上實集團針對上藥行政班子的情況,創造了一個極好的經營環境。上海醫藥,力爭有一番大作為的決心可見一斑。
為什么是左敏?
左敏身上集聚了大型醫藥領導者該有的標簽:實干家精神、對人性的敏銳洞察、以及對醫藥行業的深刻洞察和遠見卓見。左敏是我國最早投身改革開放第一線的那批人,大學畢業三年就參與創辦深圳南方制藥廠,之后在三九集團、華潤集團擔任高管。獨特的經歷讓他既充分了解國企的變遷又熟悉民企的發展,一方面造就了他積極求變的個性,又有了駕馭復雜的環境的能力。
左敏為還是傳統國企的上海醫藥帶來了重構發展的新邏輯。
上任之后,在上海醫藥股東的堅定支持下左敏打出一套“組合拳”:一拳持續引入市場化機制,不斷完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另一拳則找準“七寸”:推動企業進行創新轉型,作創新的追趕者。
具體而言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通過改革激勵機制,按市場競爭規律建立高績效文化;另一方面是改革管理模式。改革之后,上海醫藥相繼成立了按工業“研產銷”三個條線形成了三個中心的管理模式。
這些重要舉措針對性地推進了上海醫藥整體業務優化,進一步從頂層設計上使其醫藥工業從零散到統一、由弱及強,創新成為了上海醫藥最為重視的發展方向。
成果有目共睹。如今,上海醫藥醫藥已經建成一個多元化、規模化的完整生態體系:僅新藥研發管線就涵蓋60余項臨床階段的項目,涉及抗腫瘤、自免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消化與代謝疾病、罕見病等領域。
在左敏看來,上海醫藥能夠在制藥領域上完成追趕者的華麗轉身還離不開上海醫藥股東上實集團的堅定支持,上海醫藥與他是相互成就的,“上藥圓了我一顆做實事的心”。
下一程:孵化創新
2022年,對醫藥行業而言,資本寒冬已至。每周都有不同的Biotech大幅裁員甚至是關門大吉,一眼望去陣亡名單中盡是“創新藥企”,一時間創新似乎成了不再被追捧的故事。
此種情形卻反倒加重了創新在左敏腦海里的位置,“之所以遇冷不是因為不創新,而是因為不夠創新”。
站在十年的時間節點上,上藥還有什么是值得去做的?左敏給出的答案是“原始創新”。
今年6月30日,左敏卸任上海醫藥執行總裁,就任前沿產業創新中心董事長。據了解,前沿產業創新中心是一個“政、產、學、研、資、園區”高度集成的創新生態和孵化平臺,于2022年9月由上海醫藥牽頭設立。該中心匯集上海市“名校”、“名企”、“名院”的尖端科研力量,緊扣新藥從新靶點發現、候選藥物分子獲得、到Ⅱ期臨床研究的創新研發流程,致力于做真正的first-in-class新藥,從而助推中國生物醫藥的原始創新。
在左敏看來,前沿產業創新中心的設立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一方面在于前沿產業創新中心符合“由大企業牽頭做中國原始創新”的國家戰略。項目提出時,恰逢“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到,要“大力發展大企業牽頭,產學研用相結合,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穩定協作的創新聯合體”。項目落地過程中,政策的積極信號更是不斷。先是黨的二十大對“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出明確部署;后有科技部踐行“四個強化”——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中的主體地。
而另一方面上藥自身也占據“天時”,在左敏看來上藥已經到了要建設原始創新的新階段。2019年,上藥提出兩個高發展目標——到2025年進入全球制藥40強,成為仿創結合的中國領先藥企;到2035年要進入全球制藥20強,成為以創新藥為主的國際領先藥企。前一個目標上藥靠著十年間的穩步成長已基本可實現,而要闖進全球制藥20強,靠me-too/fast-follow根本無法實現,需要有10億美元級別的重磅原創新藥,“原始創新刻不容緩”。
“地利”則在于,前沿產業創新中心所在的位置正處于中國生物醫藥的創新高地,天然擁有頂尖的醫院資源、臨床資源等優勢;同時又符合上海要做全球科創中心的城市定位。而由左敏親自帶隊打造的一個有豐富經驗且背景多元的優秀團隊則湊成了前沿產業創新中心的“人和”。
“目前產業里的轉化現實是,大家都通過零散的、碎片化的項目和技術轉讓的方式在做創新,卻并沒有形成一個大規模的原始創新孵化平臺。”尚處萌芽的中國原始創新現狀里折射出來的都是機會。提及前沿產業創新中心蘊含的可能性,左敏的興奮溢于言表。
在他看來,前沿產業創新中心所做的工作符合產業發展規律——科技創新由龍頭企業牽頭,讓科研院校來做發動機,“過去由政府驅動僅靠科研院校的路子是不完整的、缺少轉化”。
不過業界也并非沒有質疑的聲音:帶國企屬性的上藥真的能發揮牽頭者的作用嗎?中國的科研院所里真的能夠找到原始的創新靶點嗎?
對此,左敏保持謹慎樂觀,“我堅信原始創新源頭必須從醫院,從高校、科研院所來!”前沿產業創新中心所做的努力也正是基于這一信念,一方面引導科學家們多做研究和轉化,另一面給企業起到示范效應。“我們希望孵化創新,并且最終實現創新引領產業,就算短期內看不到明顯的效果,但我們仍愿意為此全力以赴。”
01-Labs:離“頂流”一公里
實際上,生物醫藥孵化器模式在海外已經發展地相當成熟。
通常,生物醫藥孵化器按照運營主體主要分有四類:政府運營、企業運營、高校運營、醫院運營。大部分發達國家的生物醫藥孵化器,政府往往只起到投資作用,很少干預運營和管理,從而保證了孵化器運作機制的靈活性和運營效率。醫院運營孵化器與高校運營孵化器相似,前者更注重臨床創新,后者更擅長技術創新,不過兩者都缺乏產業化、企業化運作經驗。
最成功的的孵化器往往都由企業主導。
數據顯示,由大型跨國藥企運營的孵化器無論是轉化成功率還是市場回報率都更高。強生于2012年發起成立的JLABS是行業里發展良好的典型案例。根據公開數據,JLABS成立十年,入孵企業共獲得了超過600億美元的交易資金,其中包括45次IPO和37次收購。
這些海外的成功模式也被跨國藥企復制到了中國。左敏并不否認前沿產業創新中心的“follow”屬性,即便如此他仍認為前沿產業創新中心在中國的領先位置,據了解,創新中心團隊不乏來自JLABS中國等知名孵化器的成員,“這個團隊能夠真正因地制宜結合到中國的國情,這點非常重要。”
現階段的目標是建立01-Labs,真正實現早期孵化。“01-Labs的寓意是距離‘頂流’一公里。頂流就是名校、名院,尤其是名院,我經常說‘中國做新藥研發原始創新最好的有三個區,海淀區、徐匯區、黃浦區’,原因就是這三個區是最好的大學、科研院所和頂級臨床醫院的集聚地。”左敏解釋道。
前沿產業創新中心的第一抓手也正是把院所、大學基礎科學研究和醫院的臨床醫療資源從這些聚集地發掘出來,導向新藥的研發和轉化。
左敏進一步表示,在美國,很多原創新藥的研發都來自醫大的醫學中心。而中國醫學中心的現狀是,包括名院在內雖然手握中國最好的患者資源,但做科研的力度還不夠,轉化的成果還不夠多。“如果他們都做不出原始創新,那其他更是無從談起。”在過去的一年多中,左敏和他的團隊幾乎每個周都奔波在院校和醫院項目路演的路上。
前沿創新孵化器作為原始創新的開局一手,除了要求棋局策動者有完整的戰略構想之外還要兼具極強的資源協調能力以及豐富的經驗。放眼整個行業,像上藥這樣有組織、有戰略、有計劃地并且有過成功經驗的企業,同樣屈指可數。
2021年上海醫藥,上藥創新中心與交大醫學院劉俊嶺教授團隊、上海二醫投資、生物醫藥基金共同孵化循曜生物,重點聚焦于抗體藥物、核酸藥物及細胞治療領域。這是交大醫學院以股權形式獎勵的首個創新成果轉化項目,也是繼“上藥-交醫創新成果”孵化平臺成立后,“產-學-研-資”各方通力合作的首個成果。
時間積淀的成果正在彰顯它的價值。上藥創新中心計劃在上海黃浦區和徐匯區與科研院所分別合作共建的01-Labs正抓緊籌建,在香港科技園建立的滬港聯動孵化器也初顯雛形,今年十月將投入運行。
“我們計劃通過‘早期孵化+中期加速接力+后期產業化’三個階段搭建聯動的生物醫藥原始創新轉化載體,積極引進前沿領域具有顛覆性、突破性的新項目入駐。”左敏這樣介紹前沿產業創新中心未來的愿景。
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學習八項規定 增強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持續合規 提質創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醫藥..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