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設計,使電子設備可以彎曲或延伸其原始大小的200%,這也是現今技術的4倍。
西北大學McCormick工程學院的這項研究可以帶來植入人體以跟蹤和傳輸病人體征的監測裝置靈活度的發展。
這項設計的關鍵是一種多孔聚合物和液態金屬的結合。
在當今的技術條件下,電子設備的延展性很小,但是許多應用要求像橡皮筋一樣的高延展性,土木與環境工程與機械工程教授黃永剛說道。“我們可以看到醫學電子設備植入人體的前景。”
報告顯示,黃和他的合作者將電子設備的延展性提高了50%,雖然這對許多應用來說還不夠。
這些研究人員面臨的一個挑戰是,這種高延展性降低了其傳導性。如今市場上可見到的電路是由固態金屬物制成的,其延展性很低,但是當提高其延展性能后它的傳導性降低了100倍。
黃說“傳導性的損失的確抹殺了高傳導性電子設備的優勢。”
黃的團隊表示他們已經找到了克服這些挑戰的方法。
首先,研究人員使用聚乙烯(或者聚二甲硅氧烷)制作了一個多孔的三維結構,這種材料可以讓其延展三倍。
然后,他們在孔內防止了液態金屬EGaIn,這使其及時在高度延展的時候仍然可以持續傳導電能。
這樣做就可以使一種材料集傳導性能和高延展性于一身。
“通過在東孔聚乙烯材料中結合液態金屬,我們實現了提高200倍延展性能而沒有產生任何副作用的目的。”黃說
一旦實現那種技術,任何電子設備就都可以像橡皮筋一樣靈活了。
關于這個發現的 一份題為“具有高延展性電解質導體中的三維納米”報告于6月26日公布于《自然通訊》。
這項研究的合作者來自韓國科學技術高級研究院,中國大連理工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西北大學研究生王朔道是這份論文的合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