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午夜又粗又硬又长_鲁一鲁AV2019在线_欧美深深色噜噜狠狠yyy_www.91色.com_色影音先锋av资源网_特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A片喷水_99精品无人区乱码1区2区3区_国产人妻久久精品一区_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_av免费无码天堂在线_蜜桃色欲AV久久无码精品软件_日美一级毛片_久久久久久久久性潮_国产乱对白精彩_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精品在线_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_开心五月综合激情综合五月_干一夜综合_亚洲中文有码字幕日本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技術裝備
技術裝備
盤點2022 |中國制藥裝備:國產替代加速,生物制藥迎來新紀元
發布時間: 2023-01-03     來源: 制藥工藝與裝備

2022,給制藥人留下了很多不可磨滅的印記,國內創新藥、生物藥產業迅猛發展,政策、產業、資本三重共振,讓醫藥行業繼續風云變幻。制藥裝備行業呈現什么樣的發展趨勢?重點龍頭企業又有著怎樣的表現?我們總結盤點、回顧展望,助力您對制藥裝備行業的重塑發展重新思考與審視。

Part
1
行業景氣度高企
國產廠商潛力有望釋放

1
制藥裝備處行業上游,
免疫醫藥政策壓力

制藥裝備處行業上游,基本遠離醫藥政策壓力。隨著“三醫聯動”等醫改舉措的持續推進,醫藥行業各環節議價能力被顯著削弱。集采購、定價和支付功能于一身的超級醫保局議價能力極強,推動了行業的價值鏈結構重塑。醫??刭M大趨勢下,醫藥產業中下游恐繼續承壓,而制藥裝備廠商下游客戶為制藥企業,此環節并不受醫保控費政策限制。此外,制藥裝備用途廣泛,可用于包括化藥、中成藥及生物制品在內多種產品的生產,整體需求相對穩定。


醫藥產業鏈面臨的政策壓力概覽

制藥裝備屬于高端制造領域,是國家鼓勵技術攻關和國產替代的重點方向。我國制藥裝備行業面臨逐步進入智能制造時代的大趨勢,且部分高端制藥裝備還涉及國外“卡脖子”的關鍵技術。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智能制造相關政策來支持制藥裝備行業的發展與轉型,如 2022 年 1 月 30 日工信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在推動醫藥制造能力系統升級章節提出:要深入實施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和質量提升行動,提高藥品、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水平和產品品質,推動醫藥工業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行業潛在空間廣闊,在政策端驅動下有望實現高端化和國產化雙突破,打開欣欣向榮的新局面。

 


 

制藥裝備行業相關政策

2
行業漸入佳境,
正從周期性向成長性過渡

通過回顧我國制藥裝備行業發展歷史,我們發現行業整體已從政策驅動向需求驅動轉變,行業屬性正從周期性向成長性過渡。尤其是2018 年以后,行業調整階段逐步結束,新藥評審改革等措施逐步落地,政府對具備臨床需求的創新藥(尤其是精準醫療下的靶向藥物等)給予大力支持,CRO、CMO/CDMO 等醫藥外包行業蓬勃發展,上述因素推動了制藥裝備行業持續發展。此外,近兩年在新冠疫情引發的疫苗大規模投產刺激下,制藥裝備產業迎來新一輪的爆發。

行業發展在全球范圍內方興未艾,國產廠商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制藥工業在全球范圍內穩定發展,旺盛的藥品需求整體向上推動了制藥裝備發展。制藥企業研發投入逐年攀升以保持競爭優勢,靶向藥、生物大分子以及 CGT 等新興治療方式的不斷出現為上游制藥裝備市場帶來了新增量。同時產能擴張亦推動了新設備的投資需求,全球及中國制藥裝備市場規模不斷增長。根據灼識咨詢估計,2015 年全球制藥裝備市場規模約為人民幣 1,467 億元,2020 年已增長至人民幣 2,385 億元,2015-2020 CAGR 為 10.21%,其預計 2025 年將達人民幣 3,557 億元,2020-2025 CAGR 為 8.32%;據其估計,2015 年中國制藥裝備市場規模約為人民幣 299 億元,2020 年已增長至人民幣 538 億元,2015-2020 CAGR 為 12.47%,其預計 2025 年將達人民幣875 億元,2020-2025 CAGR 為 10.22%。我們認為,在地緣政治因素、新冠疫情及國產水平不斷追趕等因素的影響下,國產廠商陸續在出口業務上加大布局并持續發力,中國制藥裝備在國際市場的份額有望繼續穩步提升。根據灼識咨詢,從 2016 年至 2020 年,中國制藥裝備市場規模占全球比例已從約 19.7%提升至 22.6%的水平。

國內需求標準趨于嚴格,市場集中度有望提升。基于醫保和集采政策對藥企成本壓力將持續存在的預期,協助制藥企業改進工藝流程和降低成本將成為制藥裝備行業主要發展趨勢之一。我們認為前期發展中積累了技術與研發優勢的頭部國產制藥裝備企業,將通過內外延伸

與上下游整合擴展自身服務領域,提高裝備質量和性能,以此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逐步以改變進口為主的市場格局。

受需求差異化及廠商轉型等因素影響,制藥裝備行業有望實現從周期性向成長性的轉變。設備更新周期縮短及精準治療藥物產線差異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行業周期屬性,同時也推動制藥裝備廠商向提供一站式、自動化、連續化解決方案方向轉型,隨著廠商收入結構從以設備單機為主向設計、維修等技術服務型業務占比提升方向轉變,行業周期性有望進一步削弱,頭部企業將表現出更強烈的成長性。

3
用藥結構改變蘊藏換裝需求,
產業結構面臨升級

生物制品需求旺盛,傳統制藥公司紛紛尋求轉型,有望釋放潛在換裝需求。2021 年的生物工程單機和系統需求大爆發主要原因系新冠疫苗大規模投產,但即使排除新冠疫情因素影響,用藥結構亦體現出明顯向生物藥傾斜趨勢。近年全球醫藥創新熱點多集中于慢性病靶向治療,以單抗為代表的大分子靶向藥持續火熱,這類藥物規?;懂a離不開相關生物藥制藥裝備。此外,由于大分子生物藥便于修飾或改造,國內許多 fast-follow 路線的創新藥企也更傾向于大分子生物藥研發項目。受益于大分子生物藥的創新熱潮,國內用藥結構也開始向生物藥傾斜。近幾年來生物制品增速一直高于化學藥和中成藥,根據中康 CMH 數據,2021 年全年中國醫院市場總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 10.1%,其中化學藥、生物制品、中成藥的同比增速分別為6%、29%及 17%。我們認為,隨著用藥結構改變,將會有更多藥企轉型生物藥生產,有望釋放制藥裝備更換需求,不同于此前 GMP 限期整改引發的周期性需求,下游轉型帶動的換裝需求將具長期性及持續性。

目前我國制藥裝備產業仍以藥用包裝機械為主。制藥裝備一般用于藥品生產、檢查、包裝等用途,是制藥企業最為基礎的設施之一,按工藝流程可以分為制備和包裝兩大部分。不同產品和劑型要求對應的設備和產線各有不同,因此制藥裝備屬于非標準型產品,往往需要根據客戶需求進行特別定制。據藥裝協 2020 年數據統計,我國制藥設備行業藥品包裝機械設備占比達 55.7%,原料藥設備占比達 25.4%,制劑機械設備占比達 5.8%,飲片機械設備、藥物檢測機械設備、藥用粉碎機械設備、制藥用水設備占比較小,分別為 2.3%、0.9%、0.3%、0.2%。我們認為,藥品包裝機械設備占比過半主要系國內廠商相關布局較早,技術壁壘較低且產業已相對較為成熟。

中國制藥裝備面臨產業升級,制劑設備及生物藥設備等板塊具較大提升空間,同時有望帶動本土耗材、填料板塊業務。中國制藥裝備目前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技術要求、準入標準及毛利水平均相對較高的制劑設備、生物藥設備等占比較低,隨著頭部廠商技術與布局日臻成熟,相關設備板塊未來或成為行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此外,由于生物藥裝備一般與耗材、填料配套綁定,未來隨本土生物藥裝備份額提升,本土耗材、填料等業務亦有望受益。

4
國產替代端倪已現,
行業龍頭有望破局

全球制藥裝備行業格局:少數頭部企業極具話語權,憑先進技術及理念引領行業發展。目前具國際競爭優勢的制藥裝備商主要集中于德國、意大利等歐盟國家,主要為 SARTORIUS、SYNTEGON、B+S、IMA 和 GLATT 等,在行業內保持技術領先優勢并憑其精良的加工裝備、先進管理理念等一度壟斷高端產品市場。

國內制藥裝備格局現狀:競爭格局相對分散,本土廠商高端市場份額有限。目前中國制藥裝備市場競爭格局相對分散,根據灼識咨詢測算,2020 年國內制藥設備市場份額最多的五家廠商分別為東富龍、楚天科技、SYNTEGON、奧星生命科技及 Cytiva,分別占 4.1%、3.8%、2.5%、2.3%及 2.0%,CR3 與 CR5 分別為 10.3%及 14.7%。雖然本土頭部設備廠商份額排名較靠前,但目前中高端設備領域本土廠商份額較低,SYNTEGON 和 Cytiva 等國外廠商仍占主導地位,主要系隨著國內市場需求的擴大,國外制藥裝備廠商紛紛加大在華投資規模與銷售力度,憑其資金、人才、設備、技術、研發等方面優勢,占據了國內高端制藥裝備市場主要份額。

國產替代是國內制藥裝備發展大趨勢。近年來國內制藥裝備廠商研發投入持續加大,產品性能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逐步形成,國產替代已成為行業發展重要趨勢,市場格局有望迎來重新洗牌。目前本土已涌現一批以楚天科技、東富龍等為代表,具較強研發能力、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強競爭力的制藥裝備廠商,逐漸打破了國外高端制藥設備供應商對跨國制藥企業、國內外大型制藥企業、CMO/CDMO 等企業的壟斷,本土龍頭企業部分產品質量、技術水平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進口替代進程不斷向前,并啟動邁入國際市場的步伐。與此同時,2020 年新冠疫情以來,在國際物流緩慢、產品進口受限、下游客戶對交貨時間要求高等背景下,境外制藥裝備廠商已難以滿足國內藥企需求,本土企業迎來發展窗口期。我們認為未來或有更多的本土廠商加強自主研發,在多個環節切入制藥產業鏈,全方位、多領域促進國產替代。

國內行業龍頭集中度具較大提升空間。目前制藥裝備行業集中度較低的現狀不利于產品的研發升級以及行業效率的提升,隨著供給端改革的深入,經濟的新常態化將逐步淘汰低附加值和過剩產能。一批規模較小的企業在這一過程中將退出行業競爭,為龍頭企業帶來大量并購機遇,有助于其擴大規模,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原中小企業市場份額逐步釋放后,也將為龍頭企業帶來新增長。此外,產業升級、技術創新需更大科研投入和資本支持,競爭門檻將進一步提高,將有利于龍頭企業整合產業資源,優化產品結構,實現綜合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

Part
2
生物藥蓬勃發展
設備和耗材雙重受益

1
生物制藥生產鏈條長、壁壘高、
迭代快、周期性較弱

生物制藥設備及耗材壁壘高,市場大,國產化率低。生物制藥可以分為上游細胞培養和下游分離純化。相較于傳統藥物制備,生物制藥生產鏈條更長,生產工藝復雜,技術壁壘更高,目前上下游仍處于生產工藝的快速迭代期,產品升級換代較快。

一次性使用系統呈現市場端快速增長趨勢。一次性使用系統(SingleUse System,SUS),也稱為一次性使用技術(SingleUse Technologies,SUT),是一種先進的生物制藥工藝解決方案,通常由聚合材料組件焊接裝配而成,形成一個系統或生產單元,可用于單次或者階段性制藥研發或生產活動。目前 SUT 已涵蓋細胞培養、細胞純化、生物反應、原液儲存、藥液運輸、成品分裝等多個環節,涉及生物反應袋、填料、膜材等一系列高分子材料的耗材。

一次性使用系統的廣泛應用主要得益于一次性使用系統在建設和運營兩方面的優勢。在工廠建設方面,一次性使用系統因為建設周期短,生產設備少、前期投資成本低,設備組合便捷等特點而被越來越多的生物制藥企業采用,作為其新產品、新產線的首選生產裝置。在運營方面,一次性使用系統能夠大幅度降低清洗潔與消毒(或滅菌)方面的投入,縮短生產周期,增加靈活性,同時最大限度地滿足各國藥品監管部門對制藥企業在降低交叉污染方面不斷提高的要求。


一次性反應器啟動成本更低、更簡便可控

一次性反應器與不銹鋼應器相比耗材屬性更強。近年來,一次性技術因其污染風險少、清潔和驗證成本低等特點在生物制藥行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不僅為生物制藥企業帶來創新設備,幫助制藥企業大大縮短了建設和生產時間,更為其帶來較大的靈活性。目前一次性反應器已被成功的應用于哺乳動物細胞、昆蟲細胞培養,以及微生物發酵,所涉及的藥品類型有抗體、疫苗、重組蛋白、細胞治療、重組血液制品等,所涉及應用階段涵蓋研發、臨床和大規模商業化生產。一次性生物反應器擁有豐富的產品線和良好的放大性,不僅可以完成批次培養、補料分批(流加)培養、灌流培養,還可以利用微型反應器進行高通量篩選實驗。

2
生物制藥行業蓬勃發展,
開啟上游新紀元

生物制藥成為 21 世紀醫藥發展的主流方向,細胞培養是主要技術。2021 年生物藥銷售額在藥品中占比較大。盡管受到 COVID-19 的干擾,FDA 的藥物評估和研究中心(CDER)在 2020 年批準了 53 種新療法,是有史以來第二高的總數,僅略低于 2018 年 59 個品種的歷史高點,與 1996 年的批準數持平。

細胞培養技術在現代生物醫藥技術中占據主流地位。1995-2011 年,EMA 批準的所有生物醫藥中,細胞培養技術生產比例達到 78.3%。大規模細胞生物反應器是生物醫藥產業的核心生產設備,細胞培養、超濾層析、純化過程相關耗材及試劑構成了生物制藥全流程的解決方案。

據 statista 數據,2019 年全球生物制藥設備耗材上游市場約 59 億美元,預測 2019-2027 年復合增速 12.8%,基于此我們估算 2021 年全球上游市場約 75億美元,功能覆蓋培養基制備、細胞培養;據 grand view research 統計 2021年全球下游市場約 266 億美元,預計 2022-2030 年復合增速 15%,功能覆蓋細胞分離、固液分離、色譜純化、精制超濾等。所以根據以上估算,2021 年全球生物制藥設備耗材全球市場規模合計約 341 億美元。

國內生物制藥產能仍有較大提升空間。2021 年 5 月全球生物藥總產能約 1740萬升,主要產能仍集中在歐美日地區,合計約 1300 萬升,中國生物藥產能約 180萬升,相較于 2018 年的 87 萬升已經翻倍提升的同時,較歐美仍有明顯差距。

3
全球視野下 CGT 產業如日初生,
新賽道有望重構上游

格局 CGT 產業處于發展早期,日新月異的研發與應用為上游供應商提供彎道超車機會。全球 CGT 相關產能在生物藥產能中占比約 1%,行業處于初期快速成長期,資金繼續流入細胞和基因療法(CGT)。2021 年,CGT 公司獲得了 240 億美元的現金和投資,包括 16 億美元的預付現金和合作股本,以及 67 億美元的風險投資。

在過去五年中,授權交易、并購、風險投資和 IPO 的價值一直在上升。隨著下游項目獲批臨床和上市有望快速放量,CGT 賽道可為國內企業提供彎道超車機會,參與全球新一輪生物制藥產能建設。

4
連續式生產工藝趨勢
提高對供應商上下游整合要求

連續工藝在產能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優勢顯著,同時提高了對供應商的整體解決方案能力要求。在傳統的批次生產工藝中,物料在每一步工序操作后統一收集,然后在進行下一工序操作,中間一般存在中間體的儲存和檢測過程。連續生產工藝具備更小的設備占有空間和更高的生產效率。隨著細胞株表達單位的提升以及反應器規模越來越大,連續生產工藝日趨重要,以滿足由于場地和資金等需求帶來的裝備需求。連續生產工藝與傳統的批次生產工藝相對應,將多個操設備作單元高度整合、原料持續輸入系統、終產品持續穩定輸出的生產過程,因此對設備和系統的整合有更高要求。

按 2000L 的生產規模,連續流工藝填料使用量降低 60%,Buffer 使用量降低40%,人力成本降低 33%。據公司披露行業數據,全球連續生物工藝市場將從 2019年的 67 億美元增長到 2025 年底的 121 億美元,CAGR 約 10.4%。

5
行業高景氣延續海外龍頭高增長,
收并購加快產品迭代升級和覆蓋面

賽多利斯作為生物工藝解決方案的海外巨頭,2021 年訂單數量和收入體量同比均保持約 50%增速。在上下游工藝整合較好的基礎上,2021 年公司通過兩筆收購擴大了其生物工藝解決方案部門的產品組合,主要針對細胞治療和基因療法:CellGenix 生產細胞培養成分,如生長因子、細胞因子和 GMP 質量的培養基,用于生產細胞和基因治療產品;Xell 開發和生產用于細胞培養的培養基和飼料補充劑,尤其是用于制造用于基因治療和疫苗的病毒載體。賽多利斯 2021 年與 waters 加深合作推進生物工藝數字化與自動化,Waters公司基于質譜技術的生物過程分析儀將與 Sartorius 多平行生物反應器系統相結合,使藥物發現和細胞系開發過程中的特定分析步驟可以直接在生產環境中進行,例如在線測量,所以這些步驟不需要外包給外部實驗室進行樣品測試。 

Part
3
海外對標公司復盤和啟示

1
IMA:以裝備類業務為核心,
產品線和銷售地域不斷拓展

IMA 成立于 1961 年,總部位于意大利,是世界領先的自動化機械設計和制造企業, 產品涉及藥品、化妝品、食品、茶葉、咖啡的加工包裝等多個領域。該公司擁有 46 個工 廠,分布于全球各地。截至 2019 年末,公司有 5900 名員工,其中 2400 名位于意大利以 外地區,銷售網絡分布在 80 個國家,設有 11 家分公司以及全球 50 多家代理商。

IMA 在制藥裝備行業的核心業務由 IMA Pharma 承擔,擁有廣泛的生產線,是綜合且 全面的制藥設備供應商,IMA Pharma 擁有三個專業部門,即 IMA Active(固體劑事業部), IMA Life(無菌灌裝和凍干事業部),IMA Safe(包裝事業部)。

IMALife 在液體、粉劑的無菌灌裝和凍干領域提供系列產品,包括洗瓶、滅菌、無菌 環境灌裝加塞設備;制藥和化妝品灌裝密封設備;無菌粉針灌裝設備;工業級、中試或實 驗室凍干機,可與該領域最智能的自動上下料系統組合使用。同時提供貼標機、吹瓶機、 拆包機、托盤收集機等。IMA Active 可以為固體制劑生產各階段(制粒、壓片、膠囊充 填、包衣、處理和清洗)提供設備和服務。IMA Safe 可以為制藥、化妝品及食品工業提供 完整前端及中端、末端包裝生產線的制造解決方案。

中長期來看,IMA 公司業績始終保持了平穩增長態勢,營業收入從 2000 年的 2.93 億 歐元增長到 2019 年的 15.96 億歐元,年復合增速為 9.3%;歸母凈利潤從 1500 萬歐元增 長至 1.7 億歐元,年復合增速為 13.53%。

公司制藥裝備板塊的收入從2000年的2.47億歐元增長至2019年的7億歐元, 年復合增速為 5.6%,基本與同期全球藥品市場增速相同。公司制藥裝備收入僅在 2009 年和 2010 年出現下滑,公司年報解釋為包裝部門訂單減少和銷售量下滑。我 們認為與 2009-2010 年全球藥品市場增速放緩,制藥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收縮有關。制藥裝備板塊的盈利能力處于持續提升之中,EBIT 占收入的比例從 10%以下穩步提升至近年的 15%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在沒有政策擾動,需求平穩釋放的情況 下,制藥裝備行業的需求并不存在明顯的周期性。

除了深耕制藥設備行業之外,IMA 公司還通過多元化業務發展、布局全球市 場和提供售后服務等方式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降低業績的波動性。

2010 年 6 月和 2011 年 2 月 IMA 公司通過收購 GIMA S.p.A、Naturapack S.r.l 和 the Sympak Corazza Group 進入到乳品和方便食品行業包裝領域,2013 年收購食 Ilapak Group 進入到煙草機械生產領域。2010-2019 年公司制藥設備收入占比從 72% 下降至 44%。

從銷售地域角度看,2019 年公司在意大利本土銷售占比僅為 12%左右,在歐 盟國家收入占比最大,但也僅有 28%。從業務形態角度來看,售后服務收入(包括 備品備件銷售)占比已經達到 30%,新產品銷售收入占比約為 70%。

產能方面,IMA 公司始終保持平穩擴張的節奏。歷年來資本性開支占當年收入 的比例保持在 2%-4.5%之間。通過對比后可以看出,國內制藥裝備企業資本開支強 度均高于 IMA,我們認為產能的擴張有助于企業交付能力的提升和產品種類拓展,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中國制藥裝備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有望不斷提升。

目前國內制藥裝備行業龍頭的國際化布局也在積極推進。東富龍實現了生物制藥設備出口的突破,例如為法國 Recipharm 法國工廠(為 Moderna 公司 mRNA 路線新冠疫苗提供代工服務)提供配液系統、灌裝系統、燈檢及后道包裝裝備。楚天科技通過并購 Romaco,不僅增強公司在固體制劑設備領域的產品儲備和服務能力, 同時進一步深化了公司的國際化戰略布局。在疫情中為阿聯酋當地制藥企業提供無 菌制劑整體解決方案,用于新冠疫苗的大規模生產。目前國內制藥裝備龍頭企業海 外收入占比平均在 20%左右,我們認為該比例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2
賽多利斯:“耗材+設備“一體化布局,
提供生命科學產業鏈上下游整體解決方案

賽多利斯是一家在生物制藥設備及耗材領域進行全球化經營的企業。公司擁有 Sartorius AG 和 Sartorius Stedim Biotech S.A. 2 家獨家上市的實體,其中 Sartorius AG 持 有 Sartorius Stedim Biotech74%股權和 85%的投票權。Sartorius Stedim Biotech 主要從事 生物過程解決方案(Bioprocess Solutions),Sartorius Lab Holding GmbH 主要從事實驗室 產品和服務(Lab Products &Services)。

生命科學上游耗材和試劑具有品類多、單品市場規模有限、競爭格局分散、技術壁壘高、不同產品技術差異度大等特點,企業通過并購整合是做大做強的必然路徑。賽多利斯在歷史上曾多次進行了多次并購,涵蓋了生物藥生產和研發多個環節所需的耗材和技術,覆蓋了包括細胞株開發、培養基優化、上游細胞培養、下游分離純化過濾到制劑罐裝的全線技術產品在內的整個上下游環節,能夠為客戶提供從生物制藥研發到商業化生產,端到端完整解決方案的能力。

以賽多利斯的單抗生產解決方案為例,在上游生產流程中,擁有涵蓋細胞系、培養基、工藝開發到商業制造的成熟工藝解決方案;在下游生產流程中,能夠實現從 mg 級 擴大到 kg 級的蛋白純化以及原液儲運純化方案。

公司的生物過程解決方案業務(Bioprocess Solutions)可提供多樣化的產品組合,涉及到生物藥的商業化生產、工藝開發等多個流程,包括細胞系構建技術、細胞培養基、生物反應器、分離/純化耗材、存儲和運輸的解決方案,能夠為客戶提供完整流程解決方 案,并協助進行前期項目規劃、生產過程集成和后續驗證等流程,產品和技術適用于疫苗、單克隆抗體和病毒載體基因療法等。2021 年公司年報中披露:在生物過程解決方案業務中,一次性無菌產品的重復業務約占該部門銷售收入的四分之三。公司在過濾解決方案(Filtration)、流體管理解決方案(Fluid Management)、發酵(Fermentation)、純化(Purfication)等多個領域位列全球前 3。

公司實驗室產品和服務部門(Lab Products& Services)的客戶主要集中在制藥和生物制藥行業的研究實驗室以及學術研究機構。產品包括細胞分析系統、實驗室供水系統、實驗天平、過濾器、移液管,此外公司還能提供設備安裝、調試、定期維護/維修等覆蓋實驗室儀器的整個生命周期的服務。公司兩個業務板塊覆蓋了從實驗室研發到商業化生產全流程,具有較高的協同性。

從歷史數據看,賽多利斯收入和利潤保持平穩增長態勢,毛利率和凈利率總體呈現出平穩提升的態勢。2021年公司收入和利潤均呈現出提速態勢,實現收入為34.49 億歐元(+49.3%),其中疫情相關業務領域收入約為 5 億歐元。分拆增速貢獻,并購的貢獻 約為 5%,開發和生產新冠病毒疫苗及其檢測試劑盒產品和組件貢獻了約 16%。公司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EBITDA 達到 11.75 億歐元,相應的利潤率達到 34.1%,主要是由于規模效應和銷售費用減少等因素。

分業務來看,公司生物工藝解決方案板塊在2021年收入達到27.27億歐元(+54.7%), 其中與疫情相關需求貢獻 20%,收并購貢獻 5%;實驗室服務板塊收入達到7.22億歐元 (+32%),其中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組件需求增長貢獻約 6%,收并購貢獻約 6%。兩項 業務的 EBITDA 占收入的比例均呈現出提升的態勢,盈利能力不斷增強。

通過復盤 IMA 和賽多利斯業務發展和業績后,我們認為:(1)從長期角度看,由于制藥裝備行業需求并不存在明顯的周期性,因此僅考慮制藥裝備業務,龍頭企業通過產品線的拓展和迭代(例如從單機和系統逐步向整體解決方案和工程,布局高景氣的生物藥裝備等)、加強國際化布局力度、提升售后服務收入占比提升,依然能夠保持較為平穩業績增速;(2)裝備類產品使用周期較長,對于同一類產品,某個特定客戶在短期內很難出現復購的情況。而耗材類產品應用于生物藥研發和商業化生產各個環節,需求會持續存在。由于耗材類產品若更換相關供應商,需要對更換后的產品進行試產、測試并在藥監部門履行相關變更程序,時間和經濟成本都較高,因此在綁定客戶之后,耗材類產品業績的持續性和連續性更好,因此通過提升耗材類產品收入占比,能夠進一步平滑業績。

我們認為,制藥裝備企業通過并購、自主研發等方式切入到耗材領域后,一方面可以打通裝備和耗材銷售的界限,實現銷售資源和渠道的共享,借助原有的客戶資源,有助于耗材類產品迅速放量;另一方面耗材與裝備的綁定也越來越緊密,耗材和裝備可以進行搭配組合銷售,形成“耗材+裝備+工程”一體化解決方案,服務于藥品研發和商業化全流程,將進一步提升客戶粘性和市場滲透率。中長期角度看,我們認為制藥裝備龍頭企業有望成為生物藥全流程解決方案提供者,開啟在制藥裝備以外的第二成長曲線。 

Part
4
主要上市公司

1
東富龍

東富龍從凍干機發家,“單機、系統、工程”縱向深挖,成為凍干機領域絕對龍頭;同時積極橫向拓展,形成制藥裝備為核心(注射劑、原料藥、生物工程、固體制劑),醫療科技(2013 年介入)、食品工程(2014 年介入)為輔助的產業布局。近年來通過積極布局耗材、開拓細胞治療等新業務,不斷打造第二成長曲線,形成儀器、設備、耗材(包括耗材、試劑、填料、過濾、包材等)多維一體式布局,能夠在細胞治療、基因治療和耗材領域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形成“M+C+E”(裝備+耗材+工程)一體化解決方案。


東富龍業務多元化布局,產品線向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學領域過度

2021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41.92 億元(+54.8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 8.28 億 元(+78.59%),扣非后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 7.60 億元(+92.00%)。分產品來看, 生物工程單機及系統收入 9.07 億元(+305%),收入占比達到了 21.63%,與 2020 年相 比提升 13.36 個百分點;醫療設備及耗材收入 4.99 億元(+105%),收入占比為 11.91%, 與 2020 年相比提升 2.91 個百分點,其中耗材類產品收入約 2 億元,CGT 裝備收入約 2.5 億元;僅考慮生物工程類設備、CGT 設備和耗材,2021 年上述產品合計收入占比已經達到 32%,生物藥設備+耗材已經成為驅動公司業績增長主要因素。注射劑單機及系統 收入 13.81 億元(+13.1%),收入占比為 32.95%,毛利率為 47.43%(+2.23pct);口服固體單機及系統收入 1.11 億元(+112%),體現出在生物藥需求高速增長之外,傳統藥品 設備需求和競爭格局依然穩定。

2021 年,公司境外收入 10.40 億元(+97.79%),占比提升至 24.8%。主分區域來看 歐洲收入 7.30 億元(+148%),毛利率為 70.27%;亞洲收入 2.98 億元(+61.57%),毛利 率為 59.51%。預計是受益于抗體、疫苗等生物大分子藥物的產能建設,公司生物原液相 關裝備實現海外市場突破,生物大分子裝備整體解決方案能力獲得提升。截至 2022 年 1 季度,公司合同負債金額為 39.2 億元,為歷史最高水平,體現出公司在執行訂單和新簽訂單數量充足,仍然處于業績釋放期。

公司 2022 年 4 月發布 32 億元規模定增項目,擬投資總額約 36 億元。本項目擬在上海市閔行區進行生物制藥裝備產業試制中心整體建設及復雜制劑核心裝備產線建設,其中產業試制中心重點圍繞前沿技術開發、新產品研發和核心產品的升級迭代和信息化升級等方面開展,通過組建和升級生物工程試制中心、注射劑試制中心、固體制劑試制中心等,全面增強公司持續創新能力和制藥工藝的理解能力。

借新冠契機加速出海,國際業務結構優化。1)出口產品:此前產品以較為成熟的凍干系統、注射劑解決方案為主,新冠疫情后,公司原液環節的生物工程設備及耗材在近 2 年實現了出口突破。一次性耗材通過 BPOG 驗證,獲得高端生物制藥供應鏈敲門磚。2)出口地區:公司海外收入主要來自俄羅斯、印度,新冠疫情以來憑借強大的產品競爭力,開始進入發達國家供應鏈。2022 年 2 月公司為大型 CDMO 公司 Recipharm 法國工廠供應配液系統、灌裝系統、燈檢及后道包裝裝備 。

2
楚天科技

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0 年,現已成為醫藥裝備行業的主要企業之一。公司在產業布局方面堅持“一橫一縱一平臺”戰略,“一橫”涵蓋了主要藥物劑型設備的 全產品鏈,“一縱”主要面向針劑藥物生產裝備全產業鏈,“一平臺”能夠為醫藥工業生 產提供 4.0 智慧工廠解決方案。公司以洗烘灌封聯動線起步,逐步拓展至凍干制劑生產線,并通過并購楚天華通進入制藥用水裝備及工程系統領域,并購 Romaco 進入到口服固體制劑裝備領域,實現了對液體類、固體類(含粉體、膏體等)等傳統藥物生產設備的全覆蓋。

在生物工程板塊,公司已經布局了一次性生物反應器、一次性配液系統、超濾層析純化、不銹鋼反應器和填料等。通過設立控股公司楚天思優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用于一次性耗材的研發生產,主要產品有一次性生物反應器、配液袋、儲液袋及其膜材等。通過設立控股公司楚天微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用于填料的研發生產,主要產品覆蓋天然多糖微球、硅膠微球、聚合物微球和無機微球,目前產品以瓊脂糖微球為主,主要用于生物大分子制藥。

楚天科技生物工程產品布局及特點

2017 年上市公司與楚天資管和湖南澎湃共同出資設立楚天資管,完成了對 Romaco公司的收購,2020 年上市公司通過發行股份和可轉債完成了對楚天資管股權的收購并實現了 Romaco 的并表。在完成 Romaco 的收購之后,公司加強了對其產品及銷售區域的整合,在管理、銷售和研發方面加強費用管控;并加大了對于 Romaco 產品在中國市 場的開拓力度,充分發揮在渠道、客戶、品牌和技術等多方面的協同效應。在并購之后 Romaco 的盈利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截至 2022 年1季度末,公司合同負債金額為 25.10 億元,同比增長 90.13%,環比略有下降,但環比下降主要是由于合同負債的結構即預付款和提貨款所占比例,在去年末和今年一季度末發生變化導致,一季度交付同比下降,客戶端調試驗收同比增長,導致發出商品減少,合同負債中提貨款占比下降,導致合同負債數額下降,公司在 2022 年 1 季度新簽訂單同比有所增長,在手訂單環比也有所增加,但由于公司 2021 年 1 季度新增訂單中與新冠相關的訂單占比在 40%以上,而 2022 年新增訂單中,與新冠相關的訂單占比在 5%以下,因此我們判斷公司非新冠裝備新增訂單同比仍然保持較快增長。

楚天科技歷史上曾經歷過 3 次主要產能擴張。其中第一期工程占地約 80 畝,2003 年開工建設,2004 年竣工。第二期工程占地百畝,于 2009 年開工建設,2010 年竣工。第三期工程于 2013 年開工,2015 年陸續竣工。公司于 2020 年啟動了第四期工程,占地 142 畝,包括楚天科技創新中心大樓、人才中心大樓、中央車間、智能后包車間、智能 中藥車間等研發、制造和管理項目,四期項目建成后,公司整體可達到 100 億元產能。目前公司已經啟動第五期工程建設,產能主要規劃用于生物藥領域的相關布局,包括一 次性耗材、層析超濾設備、配液系統、其他產品等。我們認為隨著公司新增產能陸續投產,有望持續保持業績穩健增長。

3
新華醫療

公司主營業務分為醫療器械、制藥裝備、醫療服務和醫療商貿四大業務板塊。醫療器械板塊感染控制產品線、放射診療及影像產品線、體外診斷試劑和儀器產品線、手術室設備和外科器械產品線、口腔設備及耗材產品線、實驗動物產品線、透析設備及耗材產品線、醫用環保產品線。感染控制產品線國內市場占有率在 70%以上,規模居國內第一;放射治療設備國內生產品種最全,國內裝機即將超過 400 臺,規模居國內第 一。制藥裝備板塊,主要圍繞無菌制劑、固體制劑、中藥制劑、生物制藥四個制藥工程板塊打造制藥裝備資源整合和技術平臺,主要業務是面向制藥行業提供無菌注射劑、固體制劑、中藥制劑、生物制藥的制藥工程及設計、整體解決方案、單機設備及制藥領域內的工藝研究及技術服務,產品結構由制藥裝備類向生命科學領域拓展,重點發展中藥制備、生命科學相關工藝裝備。

公司于 2022 年 2 月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向 344 名激勵對象授予 554.68 萬股限制性 股票,授予價格為 11.26 元/股。股權激勵計劃的實施有助于激發管理團隊的積極性,提 高經營效率,降低代理人成本。公司在“十四五”期間,公司將重點做好業務板塊梳理, 聚焦醫療器械和制藥裝備兩大核心業務,全力突破血液透析、 放射診療、體外診斷、 生物制藥和制劑設備領域;擇機布局口腔、手術設備領域的新產線,精耕細作感控設備、 實驗設備、醫用環保設備、手術器械、骨科、通用制藥設備以及血透中心領域;逐步有 序退出醫療服務、醫療商貿、中藥及化藥制藥設備領域的不良資產。我們認為公司業績有望持續釋放。

2
森松國際

公司主營業務為化學反應、生物反應和聚合反應的核心工藝設備、工藝系統以及整體解決方案,服務的下游行業和領域包括油氣、日化、化工新材料、制藥(含生物制藥 和化學合成藥)、動力電池原材料(含金屬礦、鋰電池原材料)和電子化學品(含光伏原 材料和高純度化學試劑的生產)等。公司在南通和上海擁有兩座現代化的制造基地,在馬來西亞也擁有一座沿海的制造基地。

在生物制藥領域,本集團為下游行業和客戶的技術產品迭代提供從實驗室、臨床 I、 II、 III 期到工業化生產的各個階段所使用的,覆蓋其上下游產品及其翻新需求的多元 化產品,包括生物反應器/發酵罐系統、培養基配制系統、收獲系統、純化系統、制劑配 液系統、緩沖液配制系統和儲存系統、在線配液系統、滅活和 CIP 工作站系統、隔離器、一次性磁力混勻系統、一次性儲液混勻系統、模塊化工廠&潔凈裝修等。

2021 年公司成功交付了中國首套 mRNA 新冠疫苗生產裝置,該套裝置采用世界先 進的核酸藥平臺生產技術,設計年產能達 2 億劑。持續與國內頭部的 HPV 疫苗生產廠 家合作,為其提供發酵罐、純化/制劑配液系統、佐劑配液系統等核心設備及工藝系統,不斷助力其在疫苗領域快速實現產業化。公司也為國內外多家抗體生產廠家提供大規模生物反應器。其中為瑞士某巨頭 CDMO 提供的多套 20KL 用于抗體生產的生物反應器 項目,為全球最大規模的生物反應器項目之一。在胰島素領域為提供用于生產第三代長 效胰島素的大型發酵罐和工藝系統。2021 年新簽訂國內最大規模的重組人白蛋白發酵 罐系統訂單和多個的下游純化系統訂單,實現了新的技術跨越。生物制藥和化學合成藥 領域新訂單金額呈現快速穩定的增長,2021 年達到 24.02 億元,同比增長 37%。

Part
5
制藥裝備行業未來預測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分析,2021 年全球藥品市場規模為 1445 億美元,中國藥品市場占比約為 20%;隨著經濟和醫療需求的增長,中國市場規模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預計到 2023 年中國藥品市場占比將達到 24%。假設 2021 年中國制藥裝備市場規模為全 球市場規模的 20%(與藥品市場相同),則當年全球制藥裝備市場規模約 4000 億元。2021年生物藥在全球藥品市場中占比約為 24%,預計到 2030 年將達到 37%。我們認為未來全球制藥裝備市場中,生物藥裝備需求增速將快于化學藥。

制藥設備企業通過產品線的拓展和產品的升級迭代,一方面順應下游企業的需求,從景氣度相對較低的傳統制藥設備領域切入到生物藥設備等高景氣領域,另一方面多產線布局也可以避免單一產品線需求波動對整體業績的影響。另一方面隨著收入體量上升,規模效應逐步開始體現,最終使得公司利潤增速遠大于收入增速。未來隨著制藥設備行業需求周期屬性弱化,產品結構不斷優化,規模效應逐步體現和進口替代,未來制藥設備龍頭企業的盈利能力有望持續保持在較好水平。

代理服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拜城县| 伊吾县| 德钦县| 从化市| 山西省| 海阳市| 定边县| 阿尔山市| 阜新| 邵武市| 独山县| 阳原县| 漳平市| 增城市| 丽江市| 新宾| 绍兴县| 广水市| 宾川县| 且末县| 西乌珠穆沁旗| 宝鸡市| 洛南县| 大名县| 东乌珠穆沁旗| 华阴市| 桑日县| 临潭县| 新和县| 鄯善县| 延安市| 楚雄市| 中江县| 蓬安县| 桂东县| 江陵县| 天台县| 灯塔市| 香港 | 西青区| 石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