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藥品的價格能給患兒多讓出10塊錢,或許患兒就能多喝幾瓶牛奶、多吃幾個雞蛋。”
在這場焦灼、緊張的談判中,當談判桌一側的醫保專家說出這句話時,在場的不論醫保方還是企業代表都有些濕了眼眶。
這一幕發生在2022年醫保目錄談判羅氏用于脊髓性肌萎縮癥用藥利司撲蘭口服溶液用散的談判現場,唐慧琳就是這場談判的親歷者之一。即使醫保談判已結束數周,當時的情景依然令她記憶猶新,“正因為我曾真實接觸過罕見病患者,也更加清楚從無藥可用的毀滅性打擊,到如今不僅有藥可用,還能實現有藥可選對他們來說的意義有多么重大。”
按照規定的藥品談判時長,每款藥品只有半小時的時間。電子計時器與墻上巨大的時鐘都提醒著現場的談判代表們時間正在一分一秒地流逝。
那一天,僅這一款藥便歷經五輪“博弈”。企業代表更是出場四次、克服時差與海外總部越洋溝通請示。雙方一切的努力,都是為讓藥品能夠進目錄,讓SMA患兒用上便宜的藥品。
從進入中國上市之初的63800元/瓶,到醫保談判后大幅降價,利司撲蘭口服溶液用散只是罕見病藥談判乃至整個醫保談判中小小的縮影,但醫保方為了提高居民用藥保障水平、減輕患者醫療負擔所做的努力,企業方在權衡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后表現出的社會責任感與情懷,都令人動容。隨著1月18日國家醫保局正式公布2022年醫保目錄,又將有一批惠及億萬患者的藥品被納入新版國家醫保目錄。
自2018年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5年內上市或上市一年內新藥納入醫保目錄的速度不斷加快,雙通道政策的落地更是助力談判藥品更好地進入院外藥房,破解創新藥進院最后一公里難題。同時,越來越多罕見病藥物通過談判納入醫保目錄,為無數患者與家庭帶來了新的希望。醫保談判正在通過以量換價的方式,既幫助藥企增加藥品銷售額、實現用藥可及,又增加了醫療機構的治療手段,同時為患者提供更多治療藥物的選擇,可以說,實現了多方共贏。
在過去這一年,國內醫藥市場整體處在“不夠景氣”之中,每一位面臨醫保談判“國考”的醫藥行業從業者心里都在關心“如何獲得一個適宜的價格”。為此,E藥經理人獨家訪談了2022年醫保談判專家組成員、四川省醫療保障事務中心(省醫療保障基金監管事務中心)主任唐慧琳。
Q=E藥經理人
A=四川省醫療保障事務中心(省醫療保障基金監管事務中心)主任唐慧琳
Q:2022年醫保談判,給你帶來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A: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的談判,成為藥品談判專家組成員。雖然我平時的工作也和醫保息息相關,但作為談判專家組成員現場參與談判還是有很大差異的,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今年醫保談判的規則更加科學,流程更加規范。
醫保談判正處在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中。今年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更加務實,醫保談判正朝著更加科學與精準的方向發展。
另一方面,醫保方與企業方也在談判中達成了更多的共識??傮w而言,醫保談判一年比一年更好,一年比一年朝著更接近大家預期值或目標值的方向發展。
Q:藥物經濟學評價是如何計算參與醫保談判藥品的底價的?
A:每一輪醫保談判開始前,國家醫保局都會組織相關的專家成立測算組,一個是藥物經濟學專家組,另一個是基金測算專家組。兩個組會分別對談判藥品進行多方位、多步驟的全面測算,測算內容包括談判藥品的實際臨床療效、給患者帶來的價值、對基金的影響、競品情況、國際價格水平等等。
如,一些高值的腫瘤靶向藥,究竟能夠提高患者多久的有效生存期、癥狀改善方面有多少進步,這些都是專家在測算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Q:對于臨床急需或臨床價值較高的藥品,醫保談判的價格是否會有所傾斜?
A: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醫保談判都是嚴格按照公布的規則來進行的。其次,所有藥品在談判前都經過嚴格的測算,在這個過程中,對于臨床急需、臨床價值高的藥品,不論是企業還是醫保方的目標都是一致的,希望能夠將療效明確、獨家的藥品納入醫保惠及參保人員。因此在前期的測算中,都會通過安全性有效性創新性公平性等多方面衡量,并且在確保醫?;鹂沙惺?、參保人員可負擔的前提下,將這些藥物納入醫保。第三,藥物經濟學評價也并非簡單的一刀切評估。
Q:有消息稱,此次醫保談判中,有十幾款國產創新藥放棄了醫保談判,主要是因為進入醫保的降價壓力比較大?
A:前期有媒體報道說“13款國產創新藥達到申報條件但未報名參與醫保談判”。就此我們也作了一些了解。
首先,醫保目錄調整改為申報制后,企業提出申報成為藥品能否納入目錄的先決條件,實際上每年都有個別符合申報條件的藥品沒有進行申報,并非今年才出現。從今年數據看,未申報藥品的占比同往年相比沒有太大變化。
其次,報道涉及的藥品中,絕大部分并不是國產創新藥,而是國內企業引進的國外公司藥品,并且多數在小眾治療領域,有的還沒有正式商業上市,由于涉及下一步轉本土生產、利益分成等復雜背景,一些企業選擇了暫時不申報醫保目錄。
再次,還有少數藥品,特別是PD-1類的腫瘤藥,企業沒有申報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獲批的適應癥非常少,每年只有幾百到千余人使用,基本不存在“以價換量”的空間。因此企業打算適應癥范圍擴大后再申報醫保目錄。
總體上就我們了解的情況,各個企業對于藥品納入醫保目錄的積極性都很高,也有一定的降價預期,只是出于市場考慮,有的準備在產能提升后再申報,有的想轉本土生產降低成本后再申報,有的等待更多適應癥獲批后再申報。對此我們表示理解,同時也將繼續完善談判政策規則,加強宣傳解讀,引導企業積極參與醫保目錄調整,讓更多更好的藥品惠及廣大參保人員。
Q:藥品價格降低是否意味著價值的失去?該如何衡量一款藥的價值?
A:一款藥的價值不能僅僅依靠價格來衡量。如果一款藥品可以真正用于疾病的治療、改善了患者的癥狀,它的價值便沒有被低估,就是一款有價值的好藥。若不能真正惠及患者,產品只能躺在庫房里、生產線上,再貴、再好的藥都沒有意義,也就失去了藥品本身的價值。
Q:創新藥希望通過進入醫保“以價換量”完成藥品的市場準入,但也有創新藥進入醫保目錄后銷量并未上漲,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A:新藥銷量有好有壞,有其內在規律,也是完全正常的現象。就如一些未參加談判的新藥銷量未達企業預期一樣,媒體要客觀理性報道這個事情,不能簡單將原因歸到醫保談判身上。企業方希望通過醫保準入實現以價換量,支付方希望通過降價談判實現以量換價。以我所在的四川省的醫保數據來看,基本上所有進入醫保藥品的銷量都實現了上漲。當然,不能排除個別藥品的增長沒有達到藥企的預期值。首先,醫院內的臨床醫生對新藥的認知是有一個過程的,創新藥雖然通過談判進入了醫保,但是在臨床上還沒有大范圍地應用可能是其中一個因素。其次,創新藥品真正得到歡迎,還要靠臨床表現贏得醫生和患者的認可。
Q:有企業表示,目錄內新藥的落地仍然很難,多地雙通道的執行也有些坎坷,作為較早施行雙通道規則的省份,四川具體是如何做的?
A:四川省從2017年便開始通過省內部分地區試點的方式在推進雙通道政策,2019年首次在全省范圍內實行統一的“單行支付管理下的雙通道供藥”。2017年醫保談判有36個藥品品種納入醫保,但是這些藥品雖然進入了醫保,患者依然無法及時用到。因此四川省便提出了雙通道供藥的模式,將這36個臨床價值較高、價格比較昂貴的談判藥品納入了雙通道??梢哉f走在了全國的前列,這也是四川在這方面的亮點。
在報銷政策上,實行定點醫院、定點藥店“雙通道”供藥報銷制度;不納入定點醫院總額預算、不納入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范圍;不區分門診、住院,不計起付線,直接由基本醫?;鸢匆欢ū壤Ц?;在經辦上實行“五定管理”,即定認定機構、定治療機構、定責任醫師、定供藥機構、實名制管理,給有需求的患者群體提供精準服務和管理。
Q:地方醫保部門如何選定納入雙通道的藥品?
A:以四川省為例,在新版醫保目錄下發后,我們會召集四川省各大醫院,如華西、省醫、腫瘤醫院的專家,按用藥的科別從省級專家庫中抽取相關的專家,與醫保專家共同研究討論,選定哪些直接進院,哪些實行單行支付。
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焚|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學習八項規定 增強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醫藥?;焚|量管理協..《持續合規 提質創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醫藥..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