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伏一到,暑氣如蒸籠般裹著人,提不起精神,更別說吃得香、睡得好。這不,我一早在診堂里,就碰到幾個渾身乏力、嗓子發干、脾胃不適的朋友。其實,三伏天養生,比藥更管用的是嘴邊那口飯。頭伏是補陽的開始,要吃得對,吃得巧,才能一整年少生病。那么,頭伏該吃點啥?是不是只有人參老鴨湯才算“補”?別急,今天我這老中醫就來和你慢慢說道說道。
一、 溫陽蔬菜,扶正祛濕
夏日人易困倦,實則陽氣不足。這個時候,可以多吃些洋蔥、韭菜、香菜這類溫性蔬菜。不寒不燥,有提神醒腦、驅寒通絡的好處,尤其適合陽氣偏弱、容易手腳冰冷的人喔。比如,韭菜炒雞蛋,再放點胡椒,味道香得很,也最養人脾胃。你有沒有注意,吃了一頓香菜湯或者蒜香炒菜,整個人都有力氣了?
中醫講“陽氣為根”,扶陽才能頂得住濕熱。伏天重濕重熱,這不就是要靠陽氣來茍日持中嗎?
二、 驅濕利水,清體解膩
夏天濕氣纏身,尤其南方朋友,汗出不暢、精神發沉,這時候,冬瓜、赤小豆、薏米這些利濕食材就該登場了。可以把它們煮湯,配點排骨或百合,既能利水,又滋陰潤燥。如果你這幾天感到臉腫身重,嘗嘗這道湯,應該會有驚喜。
“濕”這東西啊,看不見摸不著,卻影響著整個人的氣血運轉。你是不是也有感覺,陰天時特別沒勁兒?那就要警惕體內的濕邪了。
三、 健脾開胃,氣機通暢
頭伏天氣悶人,很多人一到中午就覺得沒胃口。飯吃得少,精神自然也就差。那么,如何激起脾胃的活力?我推山藥、陳皮、佛手三者。山藥炒肉片,既能補氣,又不膩口;陳皮泡水,清香怡人,飯前喝上一小杯,肚子餓得快,飯量也回來了。
脾胃乃后天之本,一切營養都靠它來吸收。消化不好,那吃再多也是空談。可別以為光靠清涼食物就行,還得讓脾胃動起來!
唉,小徒有時候也犯迷糊,午飯圖涼爽,吃得一肚子生冷水果,結果腸胃抗議,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情況?
四、 激發陽氣,疏通經絡
天氣越熱,人的陽氣就越虛,尤其是長時間待在空調間的人,身體陽氣困頓,百病易生。這個時候,可以適量吃點姜、紅棗、枸杞來“點火”,讓陽氣動起來。生姜燉湯或炒菜、紅棗泡水、枸杞提神,又方便又實用。
你想過嗎?咱祖先為什么夏日還喝姜湯?因陽氣乃“生化之源”,不等到冬天才來補陽,而是伏天就要下功夫。這便是中醫所謂“冬病夏治”的智慧精華。
五、 輕餐簡食,少辛多溫
夏季飲食要簡單,不是越補越好,好比破車載重會斷軸,補得太猛也會“撐破陽氣”。所以,我總說,食補貴在“溫養”二字,宜少而精、貴在適量。不吃冰冷、不貪油膩、不吃過咸,就是伏天養生的底線。
建議每餐不七分飽,少食多嚼,配合溫水。要有意調節食欲,也要順應夏季的“長養”。你有沒有發現,那些老一輩慢慢品茶、煲湯、吃粥的人身子都挺硬朗?
六、 早臥早起,順應時辰
除了吃,作息也得講究。頭伏開始,就是“日長夜短”,氣血運行依陽而動。早起早臥,順陽而行,就是順應天地的養生哲學。老祖宗講:“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你是否想過,現代人疾病多,多少是違背天時?
葷素搭配、飲食定時,還要動靜有度。白天曬太陽,晚上少熬夜,配上這五樣“陽氣菜”,真正達到了內外合一。
結尾思考:
暑氣再熾,也能用智慧柔化。不是必須吃得昂貴,只要食物恰當,方法得宜,每一口都能吃進健康。你是否也準備好,從餐桌開始,重新審視這場伏天之補?陽氣養足了,整個四季你都不怕寒、不怕濕、也不怕內傷。
有時候,養生不在遠方,就在我們手里的那雙筷子之間。你,每天吃對了嗎?
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學習八項規定 增強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持續合規 提質創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醫藥..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